如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已经家喻户晓,成为企业员工的普遍共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应用新技术给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既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施政方针,也是企业家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鸡西矿务局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历任党政领导都十分重视科技工作,在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方面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50年代,科技成果多出自群众性的小改小革活动,项目主要是工艺设备的改进。比如,工人戴耀先创造的油压机装卸车轮(木煤车),优质安全,省焦炭,较人工火烧提高效率20%。候中才掘进小组改革打眼、放炮、掏槽技术,提高效率3倍。60年代初,科技工作由群众性的创新活动向有规划、有目标的科学研究工作发展。科技成果主要反映在改革采煤方法、提高煤炭产量、加快建井和掘进速度、洗选加工、提高机械化程度、发挥机械化效能、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例如,建设公司采用全能掘进机和感应放炮器以后,月进516.8米,创半煤岩斜井掘进全国最高记录(当时的国家记录是400米)。1963年矿务局的截装机装煤、矿山主要设备采用多工序平行作业和部分组装法安装、竖井井楼立体交叉作业、建立储煤仓简易机械化装车经验、洗煤厂浮选生产技术经验被原煤炭部列入“36”推和“120”推中。60年代末70年代初,虽然受十年文革的影响,矿务局在科研方面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浅截式单滚筒联合采煤机采煤、矿井抽放瓦斯技术、毫妙爆破在瓦斯煤层中的应用、电机综合保护装置、单孔掘进长距离通风等技术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的奖励。总医院外科大夫李光华的断臂再植为全国第一例。
改革开放以来,矿务局干部员工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科研工作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更加丰硕。其主要表现:
在地质测量方面,由矿务局、煤科总院唐山分院和牡丹江铁路分局共同承担的“林密铁路干线下采煤”、“林密线滴道车站下采煤”科研项目,经煤科总院组织有关专家鉴定,肯定该项目已达国内先进水平,1991年获原能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开拓掘进方面,矿务局大量引进综掘机,掘进机械化程度已高达100%,为适应机采特别是综采的需要,在开拓方式、采区巷道布置、掘进工艺,如打眼、破岩、工作面装运、深部岩巷工程支护等方面都应用了许多新的技术,科技含量有了很大提高。
在煤炭开采方面,矿务局各矿都是综采、机采,机械化程度已高达100%,科技成果十分可观。1983年小恒山矿成功地进行了综采工作面180度旋转采煤,这是一项综采新工艺,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扩大综机使用范围,改变巷道布置提供了经验和数据,这个科技成果获得了原煤炭部第三次科技大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985年,综采工作面Z型采煤在二道河子矿试验成功,获原东煤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与北京煤炭开采所合作研究的QD型液压切顶支柱、与北京煤机厂合作研究的BY200/6-15型掩护式薄煤层轻型液压支架,都在二道河子矿试验成功,都获原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立井副井提升系统技术改造,1990年获原东煤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特别在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一是中厚煤层大倾角30~45度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解决了防倒架、防跑矸、防输送机下滑的问题;二是薄煤层大倾角43度高档普采技术,解决了1.0米煤层托伪顶开采的问题;三是薄煤层1.2~1.3米大倾角30~43度伪斜17度综合采煤技术,创造了多项薄煤层采煤新记录。真实反映了矿务局的科技实力和科技水平。
在机电制造与加工方面,BJFZ-60/660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局部通风机磁力起动器,分别获原东煤公司和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并被定为黑龙江省新产品。BWL-210型菱形金属网编织机,填补了东煤公司空白,被黑龙江省评为新产品。JCZ6型抽出式通风机, DLGF-660矿井低压供电系统,分别获得原东煤公司和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在建设施工方面,1990年,由矿务局设计院设计、建井处和建筑处施工的小恒山矿高43.8米、重3500吨的排矸井井塔实现整体平移,为东煤公司首创。由矿务局建井处总工程师梁启基和中国矿大教授董芳庭应用围岩松动理论确定锚喷支护参数试验,获原东煤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杏花立井建设项目,以质量高、速度快、效益好获第三届全国煤炭科技大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原东煤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其它,如矿务局滴道煤矸石试验电厂为全国首例以煤矸石为燃料的综合利用型电厂,1997年被国务院发展中心列入《中华之最》一书,获得《中华之最荣誉大典》证书。该厂与北京煤化所共同承担的130吨/时发电用流化床锅炉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与上海发电设备研究所研究的沸腾炉试验项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生产调度系统(OWNINET局部网络管理系统)获原煤炭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林业系统关于松针红班病的研究、职防所与省职防所共同承担的尘肺X线不规则影与病理对照的研究等都获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科技进步奖。
科技进步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深部岩巷工程支护新技术为例,这项新技术的应用,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消除了安全隐患,增加了矿井储量,比如东海矿,此项新技术应用后,可增加煤炭可采储量2700万吨,延长矿井服务年限15年。每年可节约维修费1200万元,可多出煤炭6万吨,获得效益1000多万元。科研项目的成功,新技术的应用,为矿务局带来了的效益难以数计,确实给鸡西矿区又好又快发展插上了翅膀。